近年来我市保险业成就辉煌

      近年来,我市保险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保险业姓保”,坚持改革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实施意见》,着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力显著提升,行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取得了辉煌成就。
                        保险市场主体稳步增加 市场结构更加合理
      截止目前,我市共有保险机构397家,其中地市级保险公司46家、县区级保险公司150家、乡镇保险营销部201家。地市级保险公司中财产保险公司23家、人身保险公司23家。保险机构网点覆盖了全市五县四区所有的城乡。保险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6万人。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行业社会贡献度不断提高
      2016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6.1亿元,位居全省第7位,同比增长26.16%,高于全省增速1.79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全市GDP增幅17.49个百分点,是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9.53%;人身保险保费收入57.51亿元,同比增长25.8%。特别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农业保险和各类责任保险都有较大增长。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保险业社会贡献度逐年提高。保险业广泛吸纳超过人才就业,仅去年一年就安排了6000余名下岗人员再就业,缓解了我市就业难的压力。2016年,我市保险业社会贡献度达到2.98亿元,其中上缴利税总额达0.78亿元,代征代缴车船税和个人所得税2.2亿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保障能力增强,“保险业姓保”发展理念得到彰显
      我市保险业每年为全市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各界提供风险保障5千1百多亿元,近年的增幅都在18%左右。2016年全年,我市保险业累计支付各类赔(给付)款22.47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8.28亿元,人身险赔(给付)款14.19亿元,产、寿险赔款支出同比有了一定的增长。其次,我市保险业每年都通过承保各类责任保险参与社会管理,比如机动车交通安全强制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校方责任保险、新农合超赔责任保险等,特别是为破解政府、企业承担风险能力弱,信用难以落实、难以兑现的难题,我市保险业联合汤阴县政府为汤阴县境内所有的食品企业统一承保了食品安全质量保险。我市保险业每年累计承担各类责任保险近千亿元。第三,保障“三农”。2016年,我市保险业共承保小麦117.54万余亩,承保玉米133.32万余亩,承保花生10.61万亩。畜牧业共承保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等多个险种,近年来我市农业保险承保面积逐年扩大,保险险种逐年增多,去年累计支付农户赔款6433.04万元,为农民增产保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大局作用显著,保险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我市各保险机构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保险需求,努力创新销售手段,大力发展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快捷、简便的销售方式,不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改善理赔服务手段,出台理赔服务承诺,推行理赔服务标准化和车险理赔信息自主查询制度,提升理赔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水平。行业内协调沟通机制有效建立,公司内控制度落实力度明显加大,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明显提升。
      保险行业整合资源,先后开展了保险知识教育,提高了市民的保险意识和风险意识,解决了保险发展的认识问题;开展了诚信教育,提倡诚信保险,组织开展“优质服务窗口”、“诚信服务标兵”考评工作,赢得了社会认可,实现了保险行业的持续发展;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建立保险行业社会法庭,社会法庭坚持公益性,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实现了“公平、正义、高效、专业”有效地化解了合同纠纷,提升了行业形象。同时为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市保险行业协会与市消费者协会联合成立了保险行业维权中心,公开了服务电话,强化了与市县(区)消协的协作配合,提升了保险纠纷的综合调节能力,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